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在检测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反应。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通过反应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ELISA实验结果出现异常剖析:
一、白板异常:显色步骤结束后,酶标板所有孔均无颜色。阳性对照不显色。
1. 试剂已过效期,或不同试剂盒组分混用;
解决方式: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确认未过期以及所有组分均属对应的试剂盒。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2. 错加、漏加试剂底物、显色剂 A或B;
解决方式:严格按说明书的步骤操作,加完试剂后可观察一下液面高度是否一致,以减少漏加现象。
3. 洗板及加样过程中,酶标受污染失活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的能力;
解决方式: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确认配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
4. 终止液误作洗涤液稀释或当底物缓冲液配制;
解决方式:每次配制时都应看清标签标明物质。
5. 蒸馏水有问题;
解决方式: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要求且未污染,与好蒸馏水比较。
6. 显色弱、灵敏度低。
解决方式:实验结束后,包括阳性对照、质控在内的所有板孔颜色均较淡。
二、阴阳性对照正常,但质控、参考品或个别弱阳性标本未能检出。
1. 未达要求的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可检出强阳性标本,但质控或弱阳性标本受 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被未检出。
解决方式:质控品或标本避免反复冻融。标本在一周内使用的,可存于 2-8℃,如需长期保存,应置于-20℃以下保存。质控品应小量分装,并置于-20℃以下保存。
2. 质控品或标本高温放置过久,或被反复冻融致待测物滴度下降,而未能检出。
解决方式: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
3. 仪器设定不正确,滤光片不匹配。
解决方式: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
三、实验结束后,阴阳性对照正常,质控正常,但标本感觉显色较弱。
1. 待测标本中可能不含强阳性标本,故结果可能是正常的。
解决方式:如有怀疑,可复检。
2. 标本加入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解决方式:酶免实验中的标本禁用叠氮钠作为防腐剂,可选用 proclin、硫柳汞等其他防腐剂。
PCR反应在生物体外大量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特点是可以以微量的DNA为模板,快速扩增得到大量拷贝。
一、PCR反应条件的控制:
1. PCR反应的缓冲液提供合适的酸碱度与某些离子 。
2. 镁离子浓度 总量应比dNTPs的浓度高,常用1.5 mmol/L。
3. 底物浓度dNTP以等摩尔浓度配制,20~200 umol/L。
4. TaqDNA聚合酶2.5U(100 ul)。
5. 引物 浓度一般为0.1 ~0.5 umol/L。
6. 反应温度
(1)变性温度和时间95℃,30 s。
(2)退火温度和时间 低于引物Tm值5 ℃左右,一般在45~55℃。
(3)延伸温度和时间72℃,1 min/kb(10 kb内)。
(4)Tm值=4(G+C) +2(A+T)
7. 循环次数 :一般为25 ~30次。循环数决定PCR扩增的产量。模板初始浓度低,可增加循环数以便达到有效的 扩增量。但循环数并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一般循环数为30个左右,循环数超过30个以后,DNA聚合酶活性逐渐达到饱和,产物的量不再随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出现了所谓的“平台期”。
二、PCR的循环参数:
1. 预变性(Initial denaturation)
模板DNA完全变性与PCR酶的完全激活对PCR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建议加热时间参考试剂说明书,一般未修饰的Taq酶激活时间为两分钟。
2. 循环中的变性步骤
循环中一般95℃,30秒足以使各种靶DNA序列完全变性,可能的情况下可 缩短该步骤时间,变性时间过长损害酶活性,过短靶序列变性不彻底,易造成扩增失败。
3. 引物退火(Primer annealing)
退火温度需要从多方面去决定,一般根据引物的Tm值为参考,根据扩增的长度适当下调作为退火温度。然后在此次实验基础上做出预估。
退火温度对PCR的特异性有较大影响。
4. 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一般在72℃进行(Taq酶最适温度)。但在扩增长度较短且退火温度较高时,本步骤可省略
延伸时间随扩增片段长短而定,一般推荐在1000 bp以上,含Pfu及其衍生物的衍生设定为1 min/kbp。
5. 循环数
大多数PCR含25-40循环,过多易产生非特异扩增。
6. 最后延伸
在最后一个循环后,反应在72℃维持5-15分钟.使引物延伸完全,并使单链产物退火成双链。
细胞冻存是细胞保存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冻存技术将细胞置于-196℃液氮低温保存,可以使细胞暂时脱离生长状态而将细胞特性保存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再复苏细胞用于实验。适度的保存一定量的细胞,可以防止因正在培养的细胞被污染或其他意外事件而使细胞丟种,起到细胞保种的作用。
实验原理:
随着温度降低,细胞内的酶活性会逐渐降低,到-70℃左右,酶活性几乎为0,代谢活动停止,可以实现长期保存。然而,随着温度降低,细胞内外的水分也会“结冰”并形成冰晶,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因此常加入冷冻保护剂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DMSO能快速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降低冰点,延缓冻存过程,同时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细胞内离子浓度,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
实验步骤:
1. 制备冻存液,冻存液比例:本实验室采用70%基础培养基+20%FBS+10%DMSO,不同实验室及不同细胞可能略有差异,也可采用55%基础培养基+40%FBS+5%DMSO;
2. 取形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对其消化、离心 (1500rpm离心8min)、计数;
3. 根据细胞数量加入对应的冻存液,使细胞密度维持在300-500w/mL;
4. 小心用镊子打开冻存管管盖,每管分装1-1.5mL含细胞的冻存液,拧紧盖管,做好标记。
5. 分装好的冻存管转入程序降温盒后直接放-80℃过夜;
6. 若没有程序降温盒,则按下列顺序依次降温:室温→4℃20min→-20℃30min→-80℃过夜,注意转移过程中要保冷,避免产生温差或冻存管融化;
7. 从-80℃冰箱取出冻存管迅速转移到液氮长期保存。
注意事项:
1、 细胞加入冻存液之后立即放入-80度保存,勿常温放置太久。
2、冻存细胞储存在-80度中通常不建议超过半年,液氮中通常不建议超过2年。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微生物接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过程,它涉及到将特定的微生物引入到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以实现特定的生物转化或生产目标。这一过程在医药、农业、环保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进行微生物接种时,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接种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玻璃涂棒 5.接种圈 6.接种锄 7.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
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
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
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
4、浇混接种
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
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
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
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
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注:有所接种必须无菌操作
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微生物接种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术过程,它需要接种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操作规程和敏锐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微生物接种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